近日,南寧地鐵5號線五新區間左右線盾構全部順利完成下穿老舊建筑物群,代表著五新區間這一重大的施工風險源已被成功克服。
項目重難點:
1、建筑物加固施工場地協調難
區間盾構隧道在下穿邕江之前下穿南寧市自行車總廠、麗江花園小區、三元小區、地寶小區等共計36棟老舊建筑物,建筑物密集且年限久遠,樓高主要為2~8層,基礎類型主要為條形基礎,基礎埋深1~2m,隧道頂部距離房屋基礎約9~23m,需要提前進行注漿加固。受樓間距普遍狹窄且建筑物周邊燃氣、電力、給排水管線復雜不規范,場地狹窄,協調難度大。
2、臨時疏散組織協調難
由于南寧市自行車廠有8棟居民樓經安全鑒定等級為Csu級,在區間盾構隧道下穿前需要進行臨時疏散,涉及301戶1000余人,需要分兩次共12批進行疏散,且準備時間短,組織協調難度極大。
3、粉細砂地層中下穿建筑物,沉降控制風險高
五新區間始發段地質主要穿越③2粉土、④1-2粉細砂層、⑤1-1圓礫層地層及相互復合地層,地層自身穩定性較差,建筑物密集且年限久遠,基礎均為1~2m的淺基礎,盾構穿越期間地表沉降控制風險極高。
4、熟練駕馭國內首臺氣墊式雙模盾構
區間右線隧道采用國內首臺氣墊式雙模盾構,屬于新工藝新技術,無先例和經驗可循,在泥水模式下的沉降控制和土壓模式下的掘進效率以及兩種模式順利轉換都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優化,存在極大的挑戰。
攻堅克難措施
1、針對建筑物加固工作,施工前做好場地和管線調查,根據場地選擇施工設備,并優化施工方案和施工技術交底培訓,并和社區物業緊密聯系,提前入戶做好解釋工作獲得居民理解;施工中盡量減少噪音和擾民,鉆孔前嚴格執行技術交底,采用人工挖探溝并做好管線保護;施工完成及時清理現場恢復原有地貌。通過以上措施,建筑物加固期間沒有發生不良事件。
2、針對臨時疏散工作,深入開展南寧地鐵“黨建聯盟”活動,與所在街道辦、社區深入溝通協調,建立互促機制,通過召開協調會溝通會和現場說明會等方式,取得各方對臨時疏散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從入戶調查、協議簽訂到疏散組織,提前籌劃按計劃實施,最終順利完成兩次疏散任務,兩次累計共疏散507戶1746人次。
3、針對粉細砂地層掘進過程中的沉降控制,在掘進前首先從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上進行論證,邀請各方專家召開評審會,先后組織召開了盾構掘進專項施工方案、粉細砂地層掘進專家評審會、房屋注漿加固檢測專題會、盾構下穿建筑物應急預案、施工監測方案專家評審會、盾構下穿老舊建筑群重大風險源預防協調工作會議、盾構下穿建筑物前條件驗收會等,做到方案先行,未雨綢繆。在掘進過程中嚴格控制掘進參數,保證同步注漿和二次補注漿效果,加強沉降監測,并及時收集反饋數據,及時優化調整。根據施工監測和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在區間左右線盾構完成下穿建筑物后地表和建筑物累計沉降均控制在10mm以內,做到了精準控制沉降的目標。
4、針對國內首臺氣墊直排式雙模盾構在廣西區的首次運用,從雙模盾構機選型、出廠前條件驗收等均組織專家會進行論證把關,確保雙模盾構在出廠前達到設計要求。在模式轉換前邀請有經驗的專家召開論證會,討論轉換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并形成模式轉換實施方案。目前此臺雙模盾構在泥水模式下已順利完成了下穿建筑物且實現了精準控制沉降的目標,并為下一步轉換為土壓模式下穿邕江做足了準備,也將為國內首臺氣墊式雙模盾構的成功運用積累寶貴的施工經驗。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