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年會”召開 新一批投資項目落地長三角
中新網上海9月8日電 (王子濤 胥晨萱)9月7日,“2019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年會”在上海召開,包括中國投資協會、中央財經大學以及隧道股份等來自全國PPP領域的“政、產、學、研”300余名業內專家參加會議,共同圍繞PPP市場高質量合規性發展、PPP項目全壽命周期運營等熱點話題展開對話,協力創建更加規范的PPP投資環境。
自2016年設立至今,“中國投資協會大中型企業投資專業委員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兩方牽線搭橋,一方面讓政府找到最合適PPP項目合作方,另一方面也讓社會資本找到參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渠道,推進更多高質量PPP項目的成功落地。
在本屆年會上,中國投資協會會長楊慶蔚指出,PPP年會目前已成為PPP領域的信息發布平臺、政企對話平臺、理論研討平臺、項目對接平臺和業務撮合的“綜合”平臺,致力于為PPP實踐提供解決思路,促進PPP規范化和高質量發展。
隧道股份黨委副書記、總裁周文波指出,在把握規范的基礎之上,需要從全生命周期的眼光來看PPP。參與PPP項目需要做好持久的準備、長期的打算。一方面需要社會資本有一定的資源儲備,另一方面也需要項目實施者有立足未來的戰略眼光。同時,也要注重投后管理,實現價值創造。
“PPP項目投后管理是實現社會價值創造的主要路徑,但PPP市場普遍對投后管理的重視還不夠。作為社會投資人,面臨大量PPP項目進入投后管理階段,市場需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周文波說。
“在浙江杭州、余姚,隧道股份早在2015年就已經啟動了對PPP項目的全壽命周期運營管理探索,并在去年10月完成了全國第一條采用全壽命周期運營管理模式打造的PPP隧道工程——杭州文一路隧道。”隧道股份城建投資總經理楊武廠說。
據楊武廠介紹,文一路隧道在規劃期就從其未來至少20年、甚至100年更長的設計壽命周期中考慮如何最大化其使用效率、提升通行效能,通過在投建進程中的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植入,徹底讓設施向窒息式的大中修“說再見”,讓隧道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永葆青春。
目前,同樣由隧道股份城建投資建設的另一座更大規模的浙江交通樞紐——杭州鐵路南站,即將于今年年底投入運營,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隧道股份將“建運合一”理念融入其中,在項目規劃建設期提前考慮后期運營需求,在充分考慮周邊商業業態及市民出行便利性的基礎上,對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進行了統一的優化,有效的避免了同類項目中存在的建運脫節現象,確保了南站開通的同時,便能為旅客提供集“吃、住、行、旅”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