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10月20日電 (記者 馮抒敏)青墻黛瓦的建筑群在風光秀美的廣西欽州市白石湖畔錯落有致,與湖光天色渾然一體,仿若一幅中國水墨畫。這是今年5月正式落戶欽州的中國首個5G華為數字小鎮,標志著欽州大數據產業集聚生態雛形初現。
作為中國第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中國—東盟信息港重要節點和華為全球公有云廣西唯一節點,欽州華為數字小鎮目前已形成“一云”,即中國—東盟(欽州)云計算及大數據中心;“兩基地”,即企業總部基地和產業轉移及孵化基地;“兩中心”,即創業創新中心和大數據產業展示中心,建成了云計算中心機房、教育云、醫療影像云、中國—東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等一批信息化項目。
由中國和東盟共同建設的中國—東盟信息港,正逐步形成以廣西為支點的中國和東盟信息樞紐。目前,中國與東盟擁有10余條光纜連接,亞太直達國際海底光纜建成投入運營,中越、中緬跨境光纜系統完成擴容并全面開通使用;雙邊合作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共同成立北斗產業示范園,共建數據中心。中國與東盟還建立了一批雙邊技術轉移中心。
《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總體規劃》今年2月獲中國政府批復,標志著中國—東盟信息港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根據總體布局,廣西南寧是中國—東盟信息港的核心基地,欽州是中國—東盟信息港副中心。
官方統計,目前,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累計建成25個重點項目,初步形成五象新區、高新區、青秀區等數字產業集聚區。包括廣西東盟信息交流中心一期在內的10多個項目竣工,中國—東盟新型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投入使用,南寧五象遠洋大數據產業園、中國電信東盟國際信息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以欽州為核心基地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成員已發展到39家,覆蓋中國—東盟的主要港口機構。作為該網絡的物流信息共享平臺,中國—東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已接入包括北部灣港、馬來西亞巴生港在內的中國、東亞、歐洲、東盟國家共23個港口船期動態計劃數據和集裝箱動態數據,成功對接港口、鐵路、貨運跟蹤、交通物流等中國國家公共信息平臺,初步實現中國與東盟港口之間的物流信息共享。
10月17日,中國—東盟北斗/GNSS(南寧)中心揭牌,并舉行共建“中國—東盟空間信息技術創新示范基地”簽約儀式。此舉意味著南寧市將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北斗產品檢測中心、空間信息技術創新孵化器、東盟時間中心等專業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北斗時空信息樞紐。
根據相關方案,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未來數年將推動國際性通信樞紐建設,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全方位智慧生活圈、面向東盟的智慧城市協同創新示范區,建設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信息交流、職業教育、智慧旅游平臺和面向東盟的產業生態共贏圈、智慧城市網絡安全體系,促進面向東盟的國際物流發展,搭建面向東盟的網絡視聽等文化交流平臺,形成創意產業的“南寧硅谷”。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