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亚洲综合小说网-pornohd365|www.mxrhmy.com

服務熱線:
010-88696946
主頁 > 專題資訊 > 行業動態 >
分享到:

APP“偷聽”用戶數據拷問信息安全

2019-04-15 09:05
打印
收藏
APP偷聽用戶數據拷問信息安全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一些外賣平臺會通過APP(計算機應用程序)獲取用戶麥克風權限,偷聽用戶談話,并在APP內推薦談話中提到的想吃的食物。上海市消
正文內容
APP“偷聽”用戶數據拷問信息安全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一些外賣平臺會通過APP(計算機應用程序)獲取用戶麥克風權限,“偷聽”用戶談話,并在APP內推薦談話中提到的想吃的食物。上海市消保委也發布了針對39款網購平臺、旅游出行、生活服務等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的評測結果,發現其中25款APP存在收集敏感個人信息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APP等手機應用是否真能“偷聽”用戶談話內容等個人信息?對于這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普通消費者也許難以給出確定答案。然而,最近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類似“監聽”確實存在技術上的可能。在一篇題為《聽到你的觸摸:智能手機上的新聲學側通道》的論文中,科研人員發現,當人們輕敲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屏幕時會產生聲波,且敲擊不同位置時,相應聲波會有不同形式的變形。而通過智能手機內置的麥克風收集、恢復這些聲波,就可以“聽到”敲擊屏幕的聲音,再結合人工智能算法,人們便能從聲波中恢復用戶在虛擬鍵盤上輸入的字符。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有學者就曾預言:“大數據將是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如今,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確實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在消費領域,正在到來的“智能時代”,讓家電、汽車等擁有了“智慧大腦”;在生產領域,企業通過用戶體驗調查,將人們的消費偏好、消費習慣轉化成可以量化的數據節點,有助于更加精準地改善產品性能;在城市管理領域,交通部門用全量實時的數據,來感知路上每輛車所在的具體位置、每個紅綠燈路口的車輛信息等,大幅提升了城市交通運營效率。
 
但是,技術也是一柄“雙刃劍”,如果駕馭不好,就會帶來負面效應。在這次外賣APP“偷聽門”事件中,用戶對個人隱私被泄露的擔心不無道理。現實中,許多企業熱衷于通過APP收集和使用用戶信息,進行所謂“用戶畫像”,以便精準投放產品,把廣告行業的工具功能發揮到極致。然而,這些企業在收集用戶信息時,無論在內容和范圍上都過于寬泛,許多信息并不是開展安全、高效、便利服務所必需的。
 
科學家從技術層面證實APP“監聽”用戶隱私信息的可能性,也在警示人們:身處大數據時代,任何一次用戶個人信息的泄露,都可能造成難以預測的“蝴蝶效應”。去年8月份,黑客利用技術手段竊取華住集團旗下酒店數據,5億條用戶身份信息及酒店開房記錄被泄露,大批網友驚呼“被查房”。隨后,各類針對個人的電話、電信詐騙活動迎來高峰,帶來了一系列“次生災害”。可以說,公民個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泄露,已經成為全社會需要面對的系統性風險,今天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變得比以往更加迫切。
 
技術創新的使命是服務人類,引領人們邁向美好生活,對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但缺乏規制的技術,給社會帶來的不是福祉,而是難以預估的風險。只有在用戶信息等大數據的收集、使用和流動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將數據轉化為服務和產品,才能更加精準地對接人們的需求和期待。為此,一方面相應的法律法規、監管措施要跟上,將技術的開發、應用納入法治的軌道;另一方面也要善用技術去監管技術,筑牢個人信息保護的技術壁壘。更重要的是,要敬畏技術倫理,防止各種濫用大數據的行為,切不可以技術創新的名義,游走在“科學的前沿,倫理的邊緣”。

投標提示

為保證您能夠順利投標,請在投標或購買招標文件前向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咨詢投標詳細要求,有關招標的具體要求及情況以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的解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