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2月27日電(盧鑒 陳雪瑩 吳夢帆 李俊豪)由新華網、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主辦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年會暨企業社會責任峰會26日在廣東深圳召開。記者采訪了解到,務實創新的嶺南上市公司群體,正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挺起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主攻高質量發展 灣區上市公司達成共識
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已成為大灣區企業的共識。
“在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這些年我們感受最深的是,你只要能把創新作為主旋律,你一定會發現新的藍海。作為大灣區的上市公司,我們應成為承擔創新責任的引領者和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先鋒。”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說。
大灣區上市公司發展的信心,來源于自身過硬的創新技術,也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支持。
廣東是民營經濟大省,廣東證監局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上市公司已達615家,其中民營企業492家,占比8成。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了28條利好民營企業融資環境的新政策。
對此,張傳衛說:“大灣區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占比很大,它們是未來經濟發展和創新的主體。‘民企新28條’的發布,激活了它們的創新活力。我深信這將會給經濟帶來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高度開放的金融市場政策環境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大灣區企業IPO跑出了“加速度”。廣東證監局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上市公司家數、新增上市公司家數、擬上市公司過會數3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2019年廣東新增的31家上市公司中,27家是民營企業。
對大灣區的上市公司來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樣“雙區”疊加的戰略機遇,是難得的比較優勢,如何利用好這些優勢參與全球競爭,輸出創新技術,實現跨越式引領成,為值得思考的課題。
“我相信每一個行業都會來大灣區這里尋找商機,尋找發展空間。我們可以把灣區外的資源引入到這里,也可以從這里將創新技術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乃至全球。”廣州發展集團董事長伍竹林說。
“要利用好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波發展機遇,做好‘一帶一路’市場。我們應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人才。”蒙娜麗莎集團總裁蕭禮標說。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表示,大灣區企業要有對標全球競爭、當好“引領者”的思想準備。“廣汽集團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集團和汽車產品,突破口在新能源。我們如今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在電磁、電控、電驅技術方面,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要思考如何從一個追隨者變成引領者。我堅信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必將能在未來8到10年,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汽車產業。”肖勇說。
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拓展綠色發展 “朋友圈”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在各自的領域發力,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綠色發展”,成為多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共同視角,大灣區綠色發展的“朋友圈”正越擴越大。
“上市公司是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在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脫貧攻堅等方面應發揮引領作用。易事特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產業均為綠色產業,光伏發電、充電樁等均為綠色環保的電力設備。通過做好光伏扶貧項目,我們已在全國20余個國家級貧困縣建設總裝機106兆瓦的光伏扶貧電站,年發電量約2億度,未來20年,這些電站可為56000余名農村貧困人口每人每年帶來約3000元的分紅收益。”易事特集團董事局主席何思模說。
“作為一家陶瓷制造業企業,堅持綠色發展、關注環保和清潔生產,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初心所在。”蒙娜麗莎集團總裁蕭禮標給記者講述了他們堅持綠色發展的故事。
以前,陶瓷行業研發、創造、前端一直就掌握在歐洲企業的手上。為突破外國標準壟斷,他們從2007年起自主研發了大規格陶瓷薄板生產線,實現陶瓷產品大規格、薄型化。如今,蒙娜麗莎已將大規格陶瓷的標準輸出到歐洲國家,還參加了大規格陶瓷薄板國際標準的起草制定,引領全球陶瓷產品往綠色、清潔、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達則兼濟天下。我們要成為對社會有價值有貢獻的企業,就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我們將推動綠色發展、把‘綠色大灣區’提供能源保障視為履行社會責任的落腳點。未來,我們將瞄準大灣區能源領域的‘綠色前沿’,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綠色氣電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互聯。”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伍竹林說。
實現綠色發展和引領式發展,依靠的還是自主創新。
“對于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主要在于實現綠色生產。綠色生產是指我們生產的能源應該是低碳、綠色的。現在大灣區正處于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從高碳排放向低碳、綠色能源轉型的階段,我們過去三十年堅持靜下心來搞創新、搞研發,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中國東南沿海臺風區域海上風電項目從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突破,將自然災害區域轉換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的重要資源,助力大灣區的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張傳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