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亚洲综合小说网-pornohd365|www.mxrhmy.com

服務熱線:
010-88696946
主頁 > 專題資訊 > 專家看點 >
分享到:

劉勇:堅定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2019-06-24 08:52
打印
收藏
劉勇:堅定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區域協調不斷優化的同時,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4大板塊為基礎,以點帶面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
正文內容

劉勇:堅定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區域協調不斷優化的同時,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4大板塊為基礎,“以點帶面”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引領,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
     
      在宏觀經濟處于新常態、產業經濟缺乏新支柱的形勢下,區域經濟具有巨大的回旋余地,在穩增長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亮點。事實上,區域協調發展不僅具有穩增長的作用,而且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題中之義。
     
      一、新時代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趨勢
     
     ?。ㄒ唬﹨^域經濟是中國模式的核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區域經濟之間的競爭形成政府深度主導的混合型市場經濟模式??梢哉f,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經濟,就是30多個省區的經濟、300多個地市的經濟、3000多個縣的經濟、3萬多個鄉鎮的經濟、300多萬個建制村和自然村的經濟。
     
      (二)區域經濟是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發生一系列新變化,包括: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等。在新常態下,通過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地區轉移、培育新的增長極(新型城鎮化)形成新格局,能較好地起到穩增長的作用。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如《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等,以及商務部公布的7個新自貿區建設,都是通過發展區域經濟來實現穩增長的嘗試。
     
     ?。ㄈ﹨^域協調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實現高質量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既是目標也是途徑。
     
      首先,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看,都毫無例外地實現了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小,控制在社會和諧發展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其次,從我國發展的實際看,區域協調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三不”問題依然嚴重,即不平衡、不全面和不完善,未來治理的難度依然較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克服的艱巨任務。
     
      第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實現現代化的基本途徑,這些都與區域協調發展有關。“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及新發展理念,為區域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區域協調發展已成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七大發展戰略之一。
     
      二、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要義
     
     ?。ㄒ唬墓┙o和需求兩方面看
     
      從供給側看,要求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在充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在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作用下,實現財富生產領域的平衡發展,即:將各區域人均GDP指標的絕對和相對差距控制在經濟健康運行的范圍之內。一般認為,實現省區之間均衡發展(相當于歐盟各成員國之間),地區相對差要控制在1.25之內;實現縣域之間均衡發展(相當于歐盟標準區域單元之間),地區相對差要控制在1.42之內。
     
      從需求側看,要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在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作用下,實現財富分配領域的和諧發展,即:將各區域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的絕對和相對差距控制在確保社會穩定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其具體標準與剛才講的人均GDP標準一樣。
     
      (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途徑與手段
     
      實踐表明,區域協調發展既是目標也是途徑,實現手段是非均衡發展和政府采取傾斜政策。在經濟發展初期或速度放慢時,為促使經濟盡快發展,政府會采取向條件比較好、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傾斜的政策;在經濟發展進入后期或速度過快時,區域差距將會擴大,這時政府會采取向條件較差、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傾斜的政策。兩類傾斜政策隨發展周期和階段變化而交替使用,最終實現區域經濟既快速增長又協調發展的目的。總之,一般規律是,通過若干輪區域非均衡發展過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
     
      三、正確認識區域間發展不均衡現狀
     
      改革開放40年來,從統計數據看(見下圖),我國區域經濟經歷了以下發展階段:
     
      第一部文稿圖片
     
      1978-1990年,為各省區相對差縮小時期,地區相對差為2.107-1.762;
     
      1990-2003年,為各省區相對差擴大時期,地區相對差為1.762-2.083;
     
      2003-2018年,為各省區相對差縮小時期,地區相對差為2.083-1.658。
     
      從區域政策演變看,經歷了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等。
     
      兩相比較,區域差距演變較政策演變存在明顯滯后期。大體上,區域政策效果顯現滯后期大約為3-5年。
     
      從統計數據分析,我國尚處于各省區相對差縮小時期。如中西部增長速度繼續快于沿海東部地區,各省區相對差還將繼續縮小,“一帶一路”投資重點仍然在中西部等。
     
      四、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ㄒ唬﹨^域協調發展政策的新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等等。
     
      我國將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積互認,加快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統籌推進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市民化,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和社會融合。
     
      近年來,都市圈建設呈現較快發展態勢。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以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鎮)同城化發展為方向,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抓手,以推動統一市場建設、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城鄉融合發展為重點,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
     
     ?。ǘ﹨^域協調發展政策的基本思路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政策的基本思路是“抓兩頭、促中間”。“抓兩頭”是指抓重點發展區域和特殊發展區域;“促中間”是指帶動中間地帶的區域。在“推”和“拉”的作用下,穩定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重點發展區域,指對國家發展起主要推動作用的區域,包括發展條件優越和國家重點支持的地區。發展條件優越的地區,如七大平原地區和若干小平原地區,即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中下游平原(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珠江三角洲平原、成渝盆地地區、關中平原和河套平原等,以及汾河河谷平原、北部灣沿海平原、昆明貴陽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天山南北坡地區、“一江兩河”流域等。
     
      各類國家重點支持的地區,從各級地區看,是各類各級產業園區和其他政策性區域,如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新區、邊貿區、自貿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等。
     
      特殊發展區域,指面臨發展困難的地區。國家扶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提出重點幫扶老少邊窮衰地區,其中“衰”是指對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在共享發展理念引領下,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提出對老少邊窮地區具體的脫貧攻堅計劃,包括17塊革命根據地和18塊抗日根據地等革命老區,5個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17個民族自治縣(包括自治旗和自治城區)和自治鄉鎮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廣西和云南等9省區的邊疆地區。
     
      消除絕對貧困,重點解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問題。“三區”指西藏、四省藏區和新疆南疆四地州;“三州”指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和甘肅臨夏州。
     
      結構衰退地區主要指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包括“三線”建設的老工業基地等。
     
      “促中間”,包括發展水平處于中間水平的地區和城市,以及海洋開發、主體功能區和“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開放區域等。
     
      中部地區崛起成效較大,目前仍然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同時,中小城市更是成為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的重心。
     
      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提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海洋權益,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強化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提出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提出主體功能區區域體系,要求經濟開發布局生態化,優化“三生”空間結構。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ㄈ﹨^域干預政策的范圍和手段
     
      區域干預政策的范圍包括均衡發展和協調發展。區域均衡發展政策,主要指引導要素市場對特定區域的傾斜政策。如人力、土地、資金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向特定區域傾斜的區域政策(兩種或多種傾斜方式)。區域協調發展政策,主要指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從根本制度上解決貧困、收入差距擴大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區域干預政策的手段,指國家利用財政稅收政策對區域經濟進行調控。如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醫療、教育、社保和社區等)、特定地區稅收優惠政策、特定地區和產業的政策性金融服務等。
     
      總之,堅定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為你推薦

投標提示

為保證您能夠順利投標,請在投標或購買招標文件前向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咨詢投標詳細要求,有關招標的具體要求及情況以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的解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