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亚洲综合小说网-pornohd365|www.mxrhmy.com

服務熱線:
010-88696946
主頁 > 專題資訊 > 專家看點 >
分享到:

郭繼承:揚中華傳統美德,養社會風清氣正

2019-07-22 09:20
打印
收藏
郭繼承:揚中華傳統美德,養社會風清氣正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一塊學習和交流。 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到了夏天,好多花都開了,特別美,樹木枝繁葉茂。大家想
正文內容

郭繼承:揚中華傳統美德,養社會風清氣正

 


 

                            
  •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一塊學習和交流。
     
      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到了夏天,好多花都開了,特別美,樹木枝繁葉茂。大家想想,花樹繁茂的根本在哪里?在根上。根系發達才能源源不斷地把原料吸上來,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什么問題?文化的發展也有一個根,那就是人民群眾。我參加過不少會議,很多知識分子所探討的理論都跟老百姓的生活沒有什么關系,只不過是用來評職稱的工具。這個就很可怕,文化產品、宣講、理論到底有沒有用,就看它們是不是真正來自人民,能不能化解或回應老百姓生活中的困惑。文化不是擺在那里讓人看的花,如果不能走進人民、扎根于人民,那它就死了。
     
      有一次我給政法委的同志上課,談到基層的思想問題,有一位同志跟我講現在形式很嚴峻,責任很重。那么形勢嚴峻在哪里?這個道理在我們看來其實很簡單。在農村長大的人肯定有這樣一個體會,比如我的老家在山東,小時候種玉米,當地里的玉米長到大腿根,長到腰胯,密密麻麻的時候,農民兄弟是不用除草的,上了肥料之后就等著豐收了。為什么?因為莊稼長勢形成主流之后,雜草是起不來的。有生活經驗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莊稼長好了雜草起不來。
     
      人的心也是一片田,是我們黨和國家最應該耕的心田。我問搞宣傳的同志和政法委的同志,有沒有花過一分錢給社區的人民群眾講一堂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當然了,我去講過,不過我是一個普通人,他們是要代表國家意志的。如果他們一聲令下,每個村每年就可以聽上十場二十場的關于家風家教、孝道、鄰里關系、環境保護等等的報告。把中華民族幾千年最優秀的文化智慧傳播到每一個村,每一個家庭,基層風氣的建設肯定不成問題。哪怕每年只做上幾場給人民群眾講優秀傳統文化的課,也會對我們的生活、家庭、工作、成長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文化的根在人民中間。
     
      今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要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基層干部是用來干實事的,總是以文件執行文件,以會議執行會議,那就是在走形式、應付事。現在我們搞文化宣傳的同志,如果只說一些華麗的語言,做一些表面文章,那根本方向就錯了。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解決了,接著的問題就是如何去服務”。當問題出現以后,花錢去打壓成本極高,而且一旦重手打壓,很可能引起人們的抵觸心理,甚而影響政府的公信力。與其等著火之后噴水滅火,為什么不能在著火之前就杜絕一切起火隱患呢?怎么才能不讓它有火星?不讓它出問題?優秀傳統文化就像水一樣,用文化之水去滋養這個社會,讓老百姓懂得孝道,讓家里面的兄弟姐妹都懂得謙讓,這樣一來家庭和睦了,鄰里之間守望相助了,人與人之間互相體諒包容了,那政法委的同志該有多輕松啊!因為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教,所以大家可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就不需要報警了,法院的不少同志都得轉崗了,用不到那么多人了。讓人民群眾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下相親相愛,提高我們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所以文化工作者一定要走到人民中間去,盡量培養社會的自我凈化能力,以避免社會問題的萌芽,如此一來,我們的社會會變得越來越好。
     
      我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美德”,弘揚中華美德干嘛呢?養社會風清氣正。以廉政為例,廉政只是黨和政府、領導干部的事嗎?其實不全是。如果有一條臭水溝,任何一個趟過去的人腳都是臭的,臭的根本問題在溝不在腳。廉政建設也是一樣,不只是干部要接受教育,整個社會都應該接受教育。為什么?因為在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里,有人想干一點違規的事都沒有機會。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一定要對每一個人都進行廉政教育。當每一個家庭都風清氣正了,就能對孩子產生好的影響;當知識分子都風清氣正了,就能對學生產生好的影響。
     
      我舉個例子,有個正廳級的干部,沒退休之前被判了17年,現在快60歲了,他媽媽70多歲。有個記者就采訪了他媽媽,當時他媽媽背著柴從山上下來,記者一說要采訪她,老太太擦著眼淚說:“我們孩子當初考大學的時候,我們真榮耀。”因為那個時候能考上大學的人特別少,十個人里面可能也考不上一個,所以她的兒子考上大學是特別值得高興的事。可是接著她又說:“我70多歲了,你看我得上山去背柴,為什么呢?因為就這么一個兒子。我老了,正是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卻不在我身邊,判了17年。17年之后,他出來還能不能見上我都不一定,我最需要人的時候他進去了。”她下面說的話很心酸:“如果他不當官,不考大學,就開個超市,或者承包一個大棚,跑一個小面的,在家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老了照顧照顧我,多好啊!”我看了之后很受觸動,相信這名官員不怎么講究孝道,他如果孝敬父母肯定不會去干違法亂紀的事,肯定會考慮到他要是進去了,他的老母親該怎么辦。他在監獄里面接受改造的時候,他的老母親70多歲了還得上山砍柴,但凡他稍微有一點良心的話,不是得非常自責?
     
      官員的廉政教育跟家風家教、學校教育實際上是一體的,廉政建設一定不能光盯著干部。這里面不光是干部的問題,也有社會風氣的問題。所以我們今天談廉政建設,一定是個大廉政,是整個社會的風清氣正。當整個社會的風氣好了,你身邊的人都是一身正氣,你想干點壞事都不好意思干,這就是我想跟大家交流“揚中華傳統美德,養社會風清氣正”這個題目的原因。下面談三個問題。
     
      一、社會治理中的德治與法治應是相輔相成的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已經意識到法治的重要性,但相比之下一部分同志對德治理解得不夠,仿佛中國幾千年都在講德治,一談德治就是落后的。這種認識非常淺薄而且具有危害性。
     
      德治和法治是相輔相成的。為什么?法治在什么時候介入社會治理?紀委的同志知道,一般監察委員會找人談話了,往往不好的行為已經發生。一個干部有了貪污受賄、貪贓枉法的行為之后,監察委員會、反貪局才會出手。所以往往危害社會的行為已經造成之后,法治才會干預。可這時候無論讓他接受怎樣的懲罰,是讓他蹲監獄還是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都沒有辦法彌補之前的破壞。當然這不是說法治不重要,只是想強調法治對社會的調解往往在行為發生之后。紀委不會因為官員心里想貪去找他們談話,因為證明不了他們想貪,所以在沒有行為發生時,法治是很難介入的。
     
      怎么去挽救那些走錯路的干部?我也跟紀委的同志做過交流,法治對干部的挽救在行為發生之后,那就是處分了。真正對他們的挽救,或者說更有利于人民、有利于黨和政府、有利于他本人的挽救一定是前置的。什么是前置?在危害社會的行為沒有發生時對他進行挽救。就像一對夫妻離婚了,就已經造成了對家庭、對孩子的傷害。如果能在他們產生離婚念頭的時候,通過對其進行教育讓他們珍愛自己的家庭,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從而讓家庭變得和睦起來,那才是真正的挽救。所以德治是在人起心動念的地方、在危害社會的行為還沒發生時下手。比如一個年輕公務員,吃拿卡要,在為老百姓辦事的時候收了人家一盒煙,或者存在某些不太檢點的行為,但還夠不上是違法犯罪。這個時候紀委介入對年輕人進行道德教育,比如跟他講現在是貪人家一盒煙,將來也許就是貪人家的紅包,再往下就是家破人亡。經過組織的教育,年輕人變得非常戒懼謹慎,之后開始警醒并回想起自己的初心,當初考公務員不就是想給人民做點事嗎?這樣一來他就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軌道上,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就算是掐滅了。這才是對人真正的幫助,這個幫助既使他本人避免了犯罪,也使國家和人民避免了重大損失,有道理嗎?所以德治一定是前置的,就是我們中央講的“拉拉袖子、紅紅臉、出出汗”。
     
      社會上有些人對德治和法治理解得不夠深刻。德治和法治的結合從根本意義上講是心靈的教化。我給同志們做報告的時候說過,恐怕多少制度的牢籠和籬笆都管不住一顆貪贓枉法的心,這很可怕。有個成語叫“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解決問題要抓住本質,等出了問題以后去抓人就相當于“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舉一個例子,垃圾堆里有各種各樣的臟東西,拿著蠅拍打肯定打不過來,只要臟東西在那里,蒼蠅就會絡繹不絕。你得從根上解決,把垃圾清理了,這樣地方變得干凈了,蒼蠅也就不來了,因為不是適合它生活的地方。我說的有道理嗎?建議大家一定要把中央的精神領會好,把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信仰教育三者結合在一起,從人起心動念的地方下手,這實際上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自我凈化能力。有了這種能力,領導干部對違法亂紀的事根本就不想做,這是對腐敗的根本治理。
     
      當然了,也存在一些人,不管你怎么教育他就是想干違法亂紀的事情,這種人必須嚴辦,做違法亂紀的事必須付出代價。通過跟身邊的人打交道我能感覺到,多數同志如果教育跟得上,幾乎是不會去違法犯罪的。人性并沒有那么黑暗,說怎么教育都白搭,不是這樣,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缺少好的教育手段,說不到人家心里去。
     
      社會治理中的兩種手段——德治與法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我們用最好的文化之水去滋養人們內心的道德之苗,讓每個人更多地去想怎么造福人民,怎么讓自己活得有意義,用法治管住人性的弱點,用道德信仰、文化信仰把人性中積極向上的部分啟發出來,這才是社會治理最良好的方式。
     
      我們現在的道德教育欠缺在哪里呢?沒能用最好的文化產品把道德教育給承擔起來。道德教育不能假大空,光喊口號。跟大家報告一下我讀中國文化時的一些心得。《史記》里有一篇孔子的傳記《孔子世家》,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很感慨,當時就掉眼淚了,為什么呢?孔子56歲的時候在魯國由大司寇代理國相,地位已經非常高了,生活優渥,住在大宅子里,一大批仆人服侍他,但是他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心不古,稱王稱霸、追名逐利、爾虞我詐。孔子認為要拯救天下國家不光要在制度上下功夫,最根本的是把人心救回來,于是他在56歲的時候放下了自己的高官厚祿和優越生活去周游列國。春秋時期戰亂不斷,一個知識分子來往于各個國家之間,極大可能會被誤殺,死于戰亂。孔子當然知道周游列國的兇險,可是他沒有退縮,毅然擔負起糾正人心的社會責任,去立人倫、正綱常。孔子的事跡在我心里引起了非常大的波動,我覺得我們在孔子面前太卑微了,為什么這么感佩?現在的我們職稱評不上心里難過,級別上不去鬧情緒,天天都是自私地盤算自己的小利益,誰能像孔子一樣為這個民族的千秋萬代著想呢?從那以后我的內心起了很大的變化,一個知識分子不光是為了評職稱,應該能夠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想一想我們怎么做能推動國家社會的進步,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現在我們的道德教育,光是靠嘴皮子強調要愛國,要有使命感,實在是太空了,道德教育一定要在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上生發出來。比如說愛國,我讀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史,讀過“四書五經”和《禪宗》《黃帝內經》《道德經》《莊子》,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真正被我們這個民族厚重的文化所折服了。我可以明白地告訴大家,讀過這些書的人不需要任何的愛國教育,他們的心一下就融入民族文化里面了,而且自己就在心里面打上了中國的印記,不會有任何其他的位置。我跟宣傳部的同志講,愛國教育不是喊口號,是要讓孩子們在接受中華民族幾千年厚重博大的文化教養的時候擁有一顆中國心,大家認可嗎?如果光是喊口號,很可能就會出現我們黨講的兩面人,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為什么?因為他沒能真正理解這個民族的偉大,沒有辦法從內心認同中華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所以說,我們在文化宣傳上有太多需要反思的地方了。
     
      第一個問題我做一個小結,德治和法治一定要結合起來,尤其是德治,我們要用中華文化這最干凈的水來滋養我們這個民族的每一個人的心苗,來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建立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習主席在羅馬會見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時說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當時菲科就問習主席:“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習主席就很鄭重地望著他。菲科趕緊解釋:“當我被選上眾議院議長的時候心潮澎湃,可是意大利跟中國比的話版圖小,人口也少,我當意大利的議長已經那么激動,中國作為全世界有影響的大國,您當中國的國家主席,內心里面是怎么想的?”這個時候習主席就講出了“我講無我,不負人民”這句話。這句話很令我感動,感動到沒法用語言說明,為什么?因為我的博士后是學中國哲學的,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們這個民族五千年來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我當時之所以會那么震撼,正是因為習主席的話點出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內涵。
     
      什么叫“無我”呢?我說一說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首先大家想想看,我們今天社會上所有的矛盾和沖突,其根源在哪里?實話說,這個問題只有有眾多生活經驗的人才答得出來,就是自私。一個極端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走上官員的崗位必然會把公權力私用,貪贓枉法;一個極端自私的孩子很難孝敬父母,很難對兄弟姐妹友好;一個極端自私的人也不會和鄰居之間守望相助,不會保護環境。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同志們,你們有時間可以讀讀西方的文化史,從16世紀文藝復興以來,他們的文化,包括他們的法律和一系列理念,都在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強調自我至上,即小我至上。這種把個人利益置于最高位置的結果是什么?結果是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們為此計算盤算,不擇手段,這能沒有亂象嗎?大家看現在國際上國家間的沖突,某些國家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為了私利可以踐踏任何的國際法和準則,這是不是自私?包括我們社會上的很多現象,也都是極端自私和自我中心導致的,所以我們要深刻反省我們的價值觀塑造,想一想應該怎樣去引導社會風氣。習主席把他的境界和狀態告訴了我們,就是“無我”。這句話實際上把近代以來人類社會,尤其是西方出現問題的根給抓到了,極端自私造成了人與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人與自然之間的各種沖突、障礙和痛苦。注意這個詞,是“極端自私”。習主席講的“無我”既代表了他自身的境界,同時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所倡導的核心美德——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孟子》里說“老吾老”,要尊重自己的老人,但是他緊接著就告訴你“以及人之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要愛自己的父母,還要超越這種愛,對天下的老人都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愛自己的孩子,還要體恤愛天下的孩子。從愛自己的家人到愛天下的人,這就是要我們突破小我。
     
      有人問我說:“老師,人性不是自私的嗎?”這是非常錯誤、非常糊涂的話。人性里有自私的因素,這我們要承認,但人性里也有周總理講的“天下興亡為己任,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我們看到窮苦的人會覺得可憐,看到別人需要幫助了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這是人性中的惻隱之心,不需要別人來教。所以說,人性是自私的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說法,人性有自私陰暗面,也有積極光明面,關鍵看我們把人性引導到什么方向上。我打個比方,人性就好比一個筐,里面有鮮花有毒草,毒草代表自私的因素,鮮花代表為人民服務、同理心等等。那么你說這是一籃子毒草?不對,里面還有鮮花。怎么辦?關鍵是守候這個籃子的人,他究竟是多栽培鮮花還是多栽培毒草。所以人性是很復雜的,決不能簡單地說它是自私的。通過文化教育的引導,我們可以使人性中積極向上的部分越來越大,從而讓人性中自私的部分越來越小。大家認可嗎?
     
      剛剛說了孟子,再讀孔子的話,怎么說的?“仁者愛人”。“愛人”意味著什么?一顆平等的心,去愛世間所有的人。老子在《道德經》里面講:“圣人無常心”,“圣人”自己沒有我一定要得到什么這樣的堅持,就是已經沒有小我了。那么“圣人”的心在哪里?“以百姓為心”。“圣人”一切的奮斗目標都以人民的利益和需要為重,這就是中國文化。再看禪宗,中國的禪宗講究八個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是什么意思?比如我的一個親屬遇到困難了,我去幫他,這很正常,因為他是我的親屬。假如遇到困難的是一個和我沒有關系的人,我幫不幫?禪宗說必須幫,和你沒有任何親緣關系、利益關系的人遇到困難了也得幫,這就是“無緣大慈”。再比如汶川地震了,我老家在山東,我住在北京,我的家人并沒有受災,但聽到這個消息以后我心里很難過,哪怕再困難我也要交兩塊錢去幫助他們,這就叫“同體大悲”。人類是一個集體,別人經受苦難就像自己在受苦一樣,感同身受。正如《孟子》里講的那樣:“人溺己溺,人饑己饑。”
     
      同志們,中國文化教育我們堅決不要自私,一定要突破小我,成全大我。一個人的內心只有凈化了,把小我的籬笆和圍墻打破了,才能和人民、和世界成為一體,也就是習主席講的“無我”。只有“無我”的境界才能和人民心連心,才能真正去承擔民族復興的重任,忘我地去工作。習主席就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和中國人民的福祉融為了一體,我很感動。再給大家讀一讀毛主席《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中的話,我們就更能理解了,他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點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犧牲小我的精神。什么叫“低級趣味”?天天盤算自己的得失就屬于低級趣味。
     
      朋友們,習主席“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話語折射出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文化核心:突破小我,和人民在一起,和國家的命運在一起。所以咱們這個民族近代以來吃了那么多苦為什么沒有亡國?就是因為幾千年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人不能光為自己著想,要為整個國家、民族著想。這才有了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驅之”,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秋瑾的“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毛主席的“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鄧小平有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習主席講:“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都是一脈相承的,正因為超越了小我,才擁有了天下為公,振興中華的大情懷,才能把人民的福祉置于最高的位置,才能夠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做事。
     
      在中華民族復興最關鍵的時刻,有習主席這樣偉大的領導人,我覺得特別慶幸。我是一個黨員,有人問我最欽佩共產黨哪一點的時候,我說最欽佩的是共產黨的宗旨,把全世界的政黨找出來,沒有一個像我們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我認為這個宗旨無論放在全世界哪一種文化的國家都是最閃光的。當然,如果做不到,那只能說明我們自己的修為還不夠,但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而且我是學中國哲學的,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教養核心就是突破小我、成就大我,全心全意為人民做事。
     
      三、家風家教是道德養成的源頭
     
      一個人的道德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的?一個人道德養成的根在家庭上,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對我們的待人接物影響最大的不是學校,而是父母和家庭。
     
      習主席在梁家河的時候時常背著一個小背包,上面繡著一顆心,他媽媽給他繡的,“娘的心”。當他在梁家河過苦日子的時候,那個繡有一顆心的背包給了他多么溫暖的力量。習近平同志回憶他小的時候,他的媽媽給他買的連環畫里有《岳母刺字》,他就問他媽媽,刺字背得有多疼啊!他媽媽是這么說的:“疼,當然疼。可是就這一疼,讓這四個字永遠刻在了岳飛心里。”習近平同志聽了以后說:“我也永遠把精忠報國記在心里。”這就是媽媽的教育。
     
      那些四五十歲、五六十歲被抓進去痛哭流涕的官員,如果孝順父母,他們不會做犯法的事。某個官員被判了死緩之后哭得鼻涕拉得老長,說他當公務員的時候他的老母親拉著他的手告訴他:“孩子,記住了,不該拿的東西連一個粉筆頭都不能拿人家的。”老母親的話他沒記住,說明他不孝順,有道理嗎?一個孩子如果真的孝順,肯定會考慮到自己要是身敗名裂,惹上牢獄之災會對不起列祖列宗,對不起教養自己的父母。什么事情等到紀委去查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對社會產生危害了,而家風家教可以從根上去解決問題,好的家教帶來好家風,好的家風培養好的孩子。無論處在什么工作崗位的人,都應該經常跟父母親聚會,一看到含辛茹苦撫養自己長大的老父親老母親,就知道有些事堅決不能做。
     
      有一次我給一個企業上課,這個企業是賣茶葉的,講完課之后對方讓我拎一盒茶葉回去,說是他們企業的產品。這就好比咱們到農民家里去,他們家種了幾畝白菜,是不是會讓你帶兩棵回去?茶葉拎回來以后我就放在老父親、老母親的床頭了,結果隔了兩天我去的時候,我的老母親就問我:“那個茶葉怎么回事?”我也沒多想,說:“我講課的企業就是做茶葉的,給送的茶葉。”之后我再次去看老母親的時候,她又問了我一次:“那個茶葉是怎么回事?”我才忽然意識到老母親把這件事看得很嚴重,又趕緊鄭重地跟她解釋:“我就是個老百姓,最普通的知識分子,不是公務員,也沒當官。這個茶葉怎么回事呢?咱們家種白菜、蘿卜,送給別人多少白菜?就跟咱們家是種白菜的一樣,只不過這個企業是生產茶葉的。我給人家講完課,人家送我點茶葉就跟別人到咱們家里來做客,咱們送人家一棵白菜一樣,跟腐敗沒有任何關系。”我一解釋,老母親嚴肅的表情一下子就舒展開了,捧著我的手跟我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遠記住,不該拿的東西一點都不能動。”朋友們,實際上我就是個最普通的黨員,就是人民群眾的一員,沒有任何公權力。通過這件事我就想,所有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平安,尤其是那些孩子當了官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地退休,順順利利地走完一生。這種希冀體現在家風家教上,就一定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孩子做人要正派,一定要清楚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
     
      朋友們,家風家教是道德養成的源頭,當然,參加工作以后有黨的教育、社會的教育,這些也都很重要,但大家一定要切記,道德養成的源頭在家教,孝敬父母是一切美德的芽。我曾經給一些干部講課,包括企業,叫你們選拔干部的時候不要選那些不孝敬父母的。為什么這么說?人這一輩子最該感恩的是誰?我們活一輩子,最該感恩,最該肝腦涂地去回報的人是誰?是生養我們的父母。如果一個人混賬到連最該感恩的人都不去感恩,那黨和國家、人民和政府在他眼里算什么?這種人到任何一個崗位上都是很危險的。官德,包括所有行業的道德,一定都是在孝敬父母這個芽上生長起來的。朋友們,對父母特別尊重,說什么話都能考慮父母的感受,唯恐惹他們生氣的人,到了工作崗位上是不會一上來就頂撞別人的,會自然而然地體諒自己的領導和同事,這種人走上社會,一旦做了一點不該做的事父母的教導馬上就來了。
     
      最后建議大家讀一本書,叫《了凡四訓》。這本書把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教育孩子、怎樣與人為善都講得非常清楚,相信讀了這本書的人會知道怎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寫的人,怎樣讓自己越來越好。
     
      我們今天的講座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傳播了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用這種美德來浸潤心靈、造福國家。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實際上就是好的家教,好的家教可以塑造好的家風,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優秀的孩子不僅自己能成材,而且能造福國家,突破小我去擔當民族復興的責任。在這里要特別提醒下各位長者,越是走向民族復興,我們國家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就越大。現在全社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一個值得警醒的現象,把孩子當花朵,當寶寶。一個不能批評,沒經歷過摔打,整天被放在溫室里呵護的人,是無法具備鋼筋鐵骨,沒有能力去擔當歷史責任的。所以好的家風和家教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要以好家教、好家風培養好孩子,為國家育才,助力民族復興。謝謝大家。

為你推薦

投標提示

為保證您能夠順利投標,請在投標或購買招標文件前向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咨詢投標詳細要求,有關招標的具體要求及情況以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的解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