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談一談科技文化融合的數字創意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已經納入《“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成為“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從北京市來看,北京從2006年開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到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天,中國成為世界大國,并不斷向強國邁進,信息化革命起到了極端重要的作用。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得益于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切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產業發展中體現出來了。
今天,我著重講一講數字創意和數字化革命的簡單來由,看其在我國
經濟增長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上是如何發揮重要作用的。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短短40年時間,中國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開始注重實事求是這一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國仍然是一個貧窮的農業大國。怎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怎樣實現現代化,怎樣讓我國變成一個強國,這是大家盼望實現的事情。
實現現代化是有一定步驟的。研究表明,發達國家是通過幾步走的方式實現現代化的。第一,工業化。很多發達國家在工業革命后走了很長一段路,有的用了幾十年,有的用了一百年,有的甚至用了兩百年時間,才達到實現現代化的基礎。第二,城鎮化。實現工業化以后,就要開展城鎮化建設。城鎮化能夠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同時,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消費也需要城鎮化,而消費能力的提高又促進了城鎮化建設。發達國家的城鎮化建設也用了很長時間。現在,很多發達國家的城鎮化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城鄉之間幾乎沒有什么區別。第三,數字化。從實踐來看,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再到數字化,都需要一定基礎。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要快速趕上發達國家,也必須具備這些條件。我們要怎樣做?是不是也要像歐美發達國家那樣一步一步地完成?在我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是不是可以在很多地方、以多種方式先行先試、同時進行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開始工業化、城鎮化、數字化同步進行。
科學技術現代化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關鍵。對于發達國家分步完成的現代化,我國要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同步進行,這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決策。在這一基礎上,我國用了不到15年的時間,讓中國制造遍布全球。中國制造遍布全球以后,我國在工業化道路上有了很多積累,也引進了一些制造業技術,提升了我國工業化水平和制造業水平,我們的生產能力以及產品的質量、品質都有所提高。在這一基礎上,我們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讓中國制造的高端產品不斷進入精品商店。改革開放30年后,由于受到信息技術革命的影響,一些制造業快速發展。總體來看,我國工業化道路走得非常成功,所用時間也非常短,并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用了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
目前,世界上涌現出一些制造大國。在世界制造大國20強里面,中國排在第一位。現在,中國作為世界制造大國,已經超過歐盟,也超過了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原本制造能力、制造業水平都很高的國家,這是我國的一個顯著成就。
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也開始重視高科技對于
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準提升的重要作用。一些企業,比如華為開始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從而提升制造水平。從全球人工智能論文產出量來看,排在前十位的國家有美國、中國、英國、德國、印度、日本、加拿大、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能夠發表5萬篇以上的論文成果的只有美國和中國,美國約為15萬篇,中國緊追美國之后。科研成果展現出對現代化科技和未來科技的實力和追求。因此,從科技水平也能看出工業化水平。從科研院所、科研人員人數和排布來看,美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很大,我國在這方面現在也緊追其后。我國工業化道路的確走得非常成功,目前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科技水平也有所提升。
從城鎮化來看,很多國家的GDP與產業分布都與城鎮化有關。在2000年前后,世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已經達到80%、90%,有的甚至達到了100%,因此其GDP也非常高。我國在2000年的城鎮化率還很低,但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尤其是近10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城鎮化建設給我國產業經濟帶來了一些重要變化,使得經濟消費模式逐漸升級,消費能力逐步提升。
數字化給中國帶來的突飛猛進的發展是不可忽視的。科研表明,經濟發展速度與生產能力、生產產品周期以及交通、通訊速度是相關聯的。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催生了很多快速交通,比如從蒸汽機、火車到汽車。高速公路里程較多,經濟發展速度也相應更快。人類怎樣克服距離障礙,提升空間運轉上的速度?這就是提升通訊的速度。美國率先實現了數字化通訊,因此他們在互聯網領域實現了快速的全球傳播。由此,在互聯網這一浪潮中,美國占了非常大的優勢,經濟發展勢頭也非常迅猛。
中國在取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初步成果時,也緊追世界數字化潮流。中國的數字化始于什么時候?數字產業、數字創意等都因為互聯網的開通得以發展。那么,中國的互聯網從什么時候開通的?1994年4月,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正式開啟了互聯網時代。雖然當時這條線只能簡單地收發電子郵件,但它卻讓人們通過互聯網與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進行相互溝通。中國互聯網的全面貫通是在1995年。國家骨干網于1995年10月開工,經過6個月建成。中國互聯網國家骨干網的建設,連通了國內主要城市的節點,我國搭起了國家網,并與國際專線相連。
這個網連起來以后,中國出現了網民,網民數量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數字化革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現在,每個人都能深切體會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不僅改變了生活,也使得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發生了改變。在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特別是數字化的加入,使得我國經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了。
在解決溫飽問題以后,人們對精神生活、娛樂生活、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了,文化產業也被提出。現在的文化產業與過去的文化概念、藝術概念、藝術生活概念還是不同的。數字化生活慢慢取代了一些傳統的休閑、消費。比如,以前每個家庭每周看電視的時間在二十個小時左右,現在每個人每周上網的時間更多。現在,微信的普及非常廣泛,不僅是中國居民,還有很多外國友人,每天人們通過微信,既可以和親朋好友互相問候,還能處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包括購物、付賬。現在在中國,一部手機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進地鐵站刷卡、訂飛機票等,數字化已經很廣泛了。在文化生活方面,不管是訂票看演出、看電影,還是在線看小說、視頻,數字化都自然而然地滲入生活的各個角落。同時,數字化革命也使得我們能夠快速、徹底地改造一些傳統的傳播平臺,使得電臺、電視覆蓋面大大加寬。在全球票房比重上,中國的電影票房差不多要趕上美國了。
在文化產業方面,電影是一個重要的標志性的居“排頭兵”地位的產業集群。中國電影銀幕數量在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底,全國銀幕總數已經突破6萬塊。最重要的是,我國影院都是數字化影院,而美國還有很多影院是非數字化的,還需要升級改造。因此,有了硬件平臺,我們的電影票房也是不斷上漲的。2000年時,我們的電影票房還不到10億,并且其中80%以上都是進口片帶來的票房。截至2018年底,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600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份額也超過了一半。此外,電影重工業產出的一些大片,比如《流浪地球》單片票房已經超過46億元。這些影片從藝術以及高科技制作質量水準來看,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從票房來看這些片子也的確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是非常成功的商業電影。
從我國經濟發展道路來看,可以看到工業化、城鎮化和數字化的重要作用,其中數字化的重要作用更多地體現在文化產業領域。先進技術和藝術的融合是極其重要的,文化產業領域取得的成果得益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數字化革命是在多方面滲透到文化產業里的。在數字電影方面,包括從模擬線性剪輯到非線性剪輯,再到后期特效、數字建模、虛擬演員、數字拍攝。在動畫方面,數字動畫已經基本取代了二維動畫,當然手繪對于動畫來說是一個基本步驟、一個前期重要的藝術手法,但是在制作上現在基本都轉到數字的三維動畫上了。此外,由于有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虛擬動畫也在增多。在游戲方面,從單機游戲到網絡游戲,再到大型網絡游戲,未來的游戲也要轉向實景游戲。
數字化革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變化。通過帶寬不斷加寬,從2G到3G,再到4G,現在到了5G,網絡媒體帶給人們更多體驗。5G給我們帶來的帶寬更大,也會使文化內容形式發生轉變。在媒體方面,以前是機器印刷,而在實現了電子印刷、電子排版以后,出版業徹底改變了,現在是電子書、移動閱讀,這是非常豐富的。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的。
社會革命是怎么發展的?社會革命的發展,一定是生產力發生了變革,生產方式有所改變,而數字媒體恰恰能夠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所以它是一場悄然的革命。互聯網改變了傳播方式,從過去的寫信、打電話,到現在的數字聯網,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包括訂餐、出行、購物、物流快遞等,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生產方式也要發生改變,比如工廠在生產上要更加關注碎片化、個性化定制。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發生了改變,這就是一場革命。
因此,這樣一場革命也是使得我們要更加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數字創意產業涵蓋的方面比較多,包括智能設備、創意內容等。我們做文化產業也好,做內容也好,要不斷把科技和藝術、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合為一體。我們不光要了解和懂得數字化技術,還要有創意。那么創意從哪里來?就是要有全面的知識儲備,要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的根基,還要了解各類科學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未來生物、未來影像等方面。對于人才的培養,不應該再用傳統的教育模式,而是要采用更先進的理念,培育出能把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等知識的基礎點融會貫通并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的人才來。
現在很多東西在網絡上很容易就能查到,再通過團隊合作,我們能夠很快地解決想要解決的問題。未來傳媒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多的新的課題出現,比如物聯網、車聯網等,這也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新的文化素材和需求。對每個人要有人性化的培養。我本人在這方面深有體會,不要介意界限,不要先人為地劃定一些界,然后再去跨界,要把我們的知識儲備融會貫通起來。我們要面對未來,面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體驗方式。在福克斯我們做過很多有意思的創意產品,包括《泰坦尼克號》《異形》《星際迷航》《冰河世紀》等。我們還做了一個七分鐘的電腦動畫短片,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理念,離不開文化的要素和源泉。華夏文明延綿不斷五千多年,是有其魅力的,也是有其原因的。我們有強大、完整的信仰體系,并且我們的信仰體系是互相包容的。我們有儒釋道,雖然它們的體系并不完全一樣,可是它們能互相彌補。儒家強調的是社會秩序和家庭秩序,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家的思想給我們怎樣看待世界提供了很多智慧,要道法自然,要順其自然。我們做文化產業,一定要有文化理念,要鮮明地表達我們的觀念,也就是創作觀念,這是文化產品,包括動漫、電影的生命力的體現。做好文化產業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要有清晰的理念思路。
當然,我們搞創作也要靜得下心,要有那種不爭的思想,不能處處時時地想著去爭,不能急功近利,這里有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理念和思想。只有靜下心來,不急功近利,我們才能真正創作出更好的文化產業的作品和產品,而不是一味地圖商業,這不是我們的目標。
我今天簡單地給大家分享和梳理了在數字化時代,數字化革命對國家經濟發展以及文化生活、文化產業發展有重要作用。我們要更好地認識它,迎接未來挑戰,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新的藝術形態和生活方式,甚至是生產方式的變革,這些都對文化產業、文化創意有新的要求。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我們要牢記的使命。我們要深刻領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它落實在我們的創意、創作中,落實到我們的未來工作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