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陜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永勝,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李朝陽等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提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精準定位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在“落實、落細、落地”上下功夫:
從五方面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現實意義指導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意見》共分為五個方面,針對制約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問題,明確了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提出了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角度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等重要建議。
“這些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重要舉措體現了統一性與差異性的統一,體現了落實、落細、落地的要求,富有現實指導意義。”李朝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扎根歷史的角度看,這是黨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體現了繼承性與發展性的有機統一。從立足現實的角度看,《意見》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政課建設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是新時代加強思政課建設的根本指針。從面向未來的角度看,《意見》立足當下、面向未來,要求通過改革創新始終加強思政課建設,有力增強了全黨全社會辦好思政課的信心。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韓振峰表示,這次《意見》印發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尤其是對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的闡發,為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原則指導;對思政課教材體系、教師隊伍和課程質量建設及落實領導責任的具體措施,為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規劃了“設計藍圖”。
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
精準定位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意見》第二點“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中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且對思政課課程目標和教材體系都做出了分階段的規劃設計。
李永勝認為,整體規劃思政課課程要有精準定位。《意見》第二部分專門就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提出了四點要求,其中第一點“整體規劃思政課課程目標”最為重要,這是因為,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旗幟,它決定內容、手段與方法。“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深刻揭示了思政課教學的科學性與規律性,并著力把思政課改革創新建立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人的認識是一個在實踐中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遵循人的認識發展規律,適應大中小學不同階段的思政課課程,要求不同階段的思政課課程應當有不同的目標要求和各自定位。為此,《意見》進一步對大學、中學、小學的思政課課程目標給出了不同要求和精準定位。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在思政課課程目標中,《意見》分四個階段進行整體規劃,提出了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這一具有針對性、階段性的思政課工作方向。胡敏表示,這一規劃體現了思政課教育一體化的要求,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緊密結合青少年成長規律和教育梯次原則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目的就是從小開始逐步增強青少年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熱愛,不斷增強情感認同、思想認同、政治認同,從而自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意見》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高度,抓住教材體系建設這一思政課建設之本,提出各學段在課程目標、課程體系、內容建設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和著力點,增進了全黨全社會和全體思政課教師對不同學段思政課整體性與差異性的理解,為在各學段精準施策、相互配合,解決教學內容簡單重復,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供了有力支撐。”李朝陽表示,這一目標和體系體現了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要求。《意見》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科學規定了大學、高中、初中、小學不同學段的富有差異性的課程目標,以及相應的有區別的課程體系、內容建設,并要求加強教材體系建設。這符合學生成長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和思政課建設規律,有助于實現各學段思政課教學的步步升、節節高。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