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亚洲综合小说网-pornohd365|www.mxrhmy.com

服務熱線:
010-88696946
主頁 > 專題資訊 > 專家看點 >
分享到:

嚴書翰:新中國70年發(fā)展的三大啟示

2019-10-21 08:36
打印
收藏
嚴書翰:新中國70年發(fā)展的三大啟示 新中國70年的歷史是篳路藍縷、砥礪奮進、成就輝煌的歷史。回顧新中國70年來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生動實踐,我們可以得到三大啟示:時間佐證了
正文內容

嚴書翰:新中國70年發(fā)展的三大啟示

 


 

                            
  •   新中國70年的歷史是篳路藍縷、砥礪奮進、成就輝煌的歷史。回顧新中國70年來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生動實踐,我們可以得到三大啟示:時間佐證了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時間使社會主義不斷發(fā)展壯大,時間證明70年的社會主義中國風華正茂。

     

      一、時間佐證了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一)馬克思主義者為什么重視歷史

     

      馬克思主義者為什么重視歷史?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任何一個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加重視歷史。”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時提出:“規(guī)律自身不能說明自身。規(guī)律存在于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應當從歷史發(fā)展過程的分析中來發(fā)現(xiàn)和證明規(guī)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承擔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使命……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的智慧。”這段話總結回答了馬克思主義者為什么重視歷史的問題。我們說的“新中國70年發(fā)展的三大啟示”正是從歷史與社會主義的關系上來講的。

     

      正因為馬克思主義者重視歷史,我們黨的歷代領導集體也很重視歷史,重視用正確的歷史觀來教育我們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黨員。鄧小平同志也講過:“歷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所以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歷史,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用正確的歷史觀來教育黨員干部,也就是讓黨員干部深刻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深邃的歷史眼光和長遠的戰(zhàn)略考量。

     

      對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觀,我們可以采取“點、面”結合的方法。所謂“面”就是盡量多瀏覽總書記的講話,所謂“點”就是重點篇目要多讀、熟讀,如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次“1·5”講話:第一次“1·5”講話是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第二次則是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

     

      1.第一次“1•5”講話

     

      在第一次“1•5”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到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發(fā)展歷史當中來加以考察,并且把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劃分為六個階段:一是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fā)展;二是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是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四是蘇聯(lián)模式逐步形成;五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六是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時間段來考察,也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號召,第一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我們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連在一起。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也可以說,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時間段來考察,對我們把握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用正確的歷史觀來教育黨員干部,主要是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的方面。

     

      從空想社會主義到馬、恩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再到列寧的實踐、蘇聯(lián)的模式,以及我們黨的探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有失敗更有勝利、有低潮更有高潮,也證明了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2.第二次“1•5”講話

     

      在第二次“1•5”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也從中外歷史講起,主要闡述了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從中國來講,習近平總書記是從中國的夏、商、周講到民國三十八年,從新民主主義革命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從國外來講,習近平總書記是從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講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蘇聯(lián)東歐劇變,從世界社會主義曲折發(fā)展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

     

      最后,習近平總書記得出結論: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實現(xiàn)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xù)推進下去,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xiàn)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無論第一次“1•5”講話還是第二次“1•5”講話,習近平總書記都是從史論結合的角度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往哪里去。

     

      (二)如何正確認識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挫折

     

      在論述歷史與社會主義的關系時,我們從來都認為歷史的發(fā)展不是筆直的,而是充滿曲折的、要遭受挫折的。因此,我們講社會主義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就必須要回答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挫折的問題,即為什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失敗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使15個社會主義國家僅剩下5個,即“一大三小一半”。“一大”指社會主義中國,“三小”指越南、老撾、古巴,“一半”指北朝鮮。這一時期,各種質疑或攻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甚至我們黨的言論層出不窮。然而,在世界社會主義遭遇重大挫折的時期,我們經(jīng)受過各種考驗、從大風大浪中走過來的黨是冷靜的、處變不驚的。在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靜觀察、穩(wěn)住陣腳”的指導下,我們通過冷靜分析發(fā)現(xiàn),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的失敗絕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失敗,反而是蘇聯(lián)東歐的共產黨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原則而產生的惡果。

     

      于是,在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lián)解體的背景下,我們黨于1992年召開了黨的十四大,體現(xiàn)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堅定信念和遠見卓識。對于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挫折,鄧小平同志說過:“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是顛撲不破的”“一些國家出現(xiàn)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jīng)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鄧小平同志講的“人民經(jīng)受鍛煉”就包括我們中國人民。蘇聯(lián)東歐的社會主義垮了,但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沒有垮,還更加繁榮。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這段歷史時講到:“歷史總是按自己的邏輯向前演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表明,社會主義沒有滅亡,也不會滅亡,而且煥發(fā)出蓬勃生機活力。”

     

      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西方越來越多的學者不斷地揭示資本主義的制度危機、體系危機、價值危機。這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與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挫折形成的鮮明對比,是分不開的。美國學者福山在提出“歷史終結論”的十幾年之后,看到社會主義歷史沒有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fā)展壯大、資本主義制度衰敗,提出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衰敗理論”。法國學者托馬斯·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一書中也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衰敗。

     

      (三)用正確歷史觀教育黨員干部的深刻意蘊

     

      我們馬克思主義者歷來非常重視歷史,我們黨也非常重視用正確的歷史觀來教育黨員干部,特別是青年干部。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兩次“1·5”講話,都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論證社會主義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fā)展是合乎人類歷史規(guī)律的。習近平總書記善于用史論結合的方法來論證重要結論,是值得我們的領導干部與學者好好學習的。同時,我們要用正確的歷史觀來教育黨員干部,其中就包含我們黨的憂患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其中一個內容也是培養(yǎng)黨員干部的憂患意識,我們的憂患意識也正來自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chuàng)業(yè)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tài)不容易,執(zhí)掌政權后做到節(jié)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二、時間使社會主義不斷發(fā)展壯大

     

      (一)社會主義和新中囯的發(fā)展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xiàn)實、從一國到多國,其間歷經(jīng)滄海桑田、地覆天翻,但不過一百多年時間。比起漫長的人類社會發(fā)展史,比起世界進入近代以后的資本主義發(fā)展史,這一百多年歷史無疑是短暫的。

     

      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也才70年,但這是篳路藍縷、砥礪奮進、春華秋實的70年。篳路藍縷表明我們70年的前進道路是曲折的;砥礪奮進表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是不懈奮斗的;春華秋實表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jīng)過努力奮斗取得了輝煌成果。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我們可以把新中國70年的發(fā)展分為三個時期:一是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探索時期;二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們國家的狀況可以用“一窮二白”來形容。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對此,毛澤東同志講過:“現(xiàn)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然而,在黨的領導下,經(jīng)過社會主義改造,我國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國人民奮發(fā)圖強,在舊中國留下的爛攤子上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獨立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jīng)濟體系,為改革開放后的大發(fā)展、大進步奠定了基本前提條件。

     

      1978年,我們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實現(xiàn)了歷史性的變革: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了175倍,年均增長8.1%;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中國對世界經(jīng)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我國有220多種工業(yè)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現(xiàn)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制造業(yè)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xù)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們通過這一系列數(shù)據(jù)能夠得出結論,那就是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的中國人民已經(jīng)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二)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

     

      要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這非常重要。尤其是今天,我們干部隊伍在年齡結構上越來越年輕,在知識結構上學歷越來越高、文化程度越來越高、專業(yè)水平越來越高,但是未必對歷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所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鄭重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要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

     

      這個問題為什么這么重要?其一,這個問題關系到正確認識新中國70年的歷史,關系到我們要堅定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就是它的源流、命脈。如果這些歷史被否定、抹殺、歪曲,那么這個黨就失去了安身立命和長期執(zhí)政的合法性基礎。因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非常重視教育黨員干部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

     

      其二,黨的十八大以后,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實現(xiàn)了我們黨和國家新老干部的又一輪交替。今天,我們領導干部隊伍年齡上越來越年輕,知識上越來越高,但對歷史的理解未必越來越深。要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必須堅持三條原則:

     

      一是“兩個如果沒有”:如果沒有1978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遇到像蘇聯(lián)、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如果沒有1949年建立新中國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

     

      二是“兩者不可割裂”: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當時沒有真正落實,改革開放后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還要堅持和發(fā)展。

     

      三是“兩個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

     

      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fā)展。

     

      (三)為什么強調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

     

      回顧新中國70年的發(fā)展,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是有聯(lián)系的,本質上都是對社會主義進行探索。因為在我們這個東方大國,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我們黨強調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也是有教訓的,其中最大的教訓就是蘇聯(lián)東歐的失敗以及蘇聯(lián)共產黨的垮臺。

     

      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來總結蘇聯(lián)解體、蘇共垮臺帶來的經(jīng)驗教訓。因此,我們如果否定了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正確和錯誤、經(jīng)驗和教訓,對我們黨在這一時期取得的成就和經(jīng)驗視而不見,把我們黨在這一時期的探索中的錯誤當成沒有錯誤,或者把失誤無限放大,必然會對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以及這一時期的全局工作作出錯誤的判斷,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們如果否定了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把改革開放中出現(xiàn)的一些困難、矛盾無限放大,甚至上升為制度問題、道路問題,必然會對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根本懷疑,必然會動搖我們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對于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鄧小平同志曾經(jīng)說到:“我們中國要用本世紀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個世紀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時間,努力向世界證明社會主義優(yōu)于資本主義。我們要用發(fā)展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實踐,用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于資本主義制度,讓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認識到,社會主義確實比資本主義好。”如今,我們再重溫鄧小平同志的話,已經(jīng)能感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底氣,我們充滿了自信。

     

      三、時間證明70年的社會主義中國風華正茂

     

      (一)馬克思主義者需要有宏闊的世界歷史眼光即大歷史觀

     

      馬克思在《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一書中說:“要了解一個限定的歷史時期,必須跳出它的局限,把它與其他歷史時期相比較。”列寧也講過:“世界歷史的尺度是以數(shù)十年為單位來衡量的。早十年、二十年或遲十年、二十年,這用世界歷史的尺度來衡量,是算不得什么的。”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黨的十九大召開2周年。2年前的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帶領6位常委會見中外記者時講到一句話:“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對于一個人來講,70周歲算是很大了。我們說,對于我們黨、我們這個民族、我們國家來講,70華誕正是風華正茂,正是由于我們的大歷史觀。大歷史觀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者應有的宏闊的世界歷史眼光。

     

      (二)中國共產黨人時間觀的根本內容及其生動體現(xiàn)

     

      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目標不懈奮斗,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時間觀的根本內容。之所以這么說,正是因為70年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當作不懈努力的奮斗目標。這一時間觀生動體現(xiàn)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提出的接續(xù)推進的發(fā)展戰(zhàn)略。

     

      1.毛澤東時期的“兩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

     

      1964年1月,周恩來遵照毛澤東指示,在三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十五年的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jīng)濟體系;第二步,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xiàn)農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使我國國民經(jīng)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就是毛澤東提出的“兩步走”戰(zhàn)略。

     

      雖然第一步戰(zhàn)略任務完成得異常艱難,但在20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jīng)濟體系,尤其是“兩彈一星”研制的成功,奠定了我國成為世界大國地位的基礎。

     

      2.鄧小平時期的“三步走”戰(zhàn)略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接續(xù)推進毛澤東的“兩步走”戰(zhàn)略,根據(jù)時代主題己經(jīng)轉換和新時期的奮斗目標,制定了“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一步,實現(xiàn)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經(jīng)過努力奮斗,我們提前完成了“三步走”戰(zhàn)略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標,穩(wěn)步推進第三步發(fā)展戰(zhàn)略。

     

      3.江澤民時期的“新三步走”戰(zhàn)略

     

      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xù)推進“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根據(jù)世紀之交發(fā)展戰(zhàn)略任務完成的情況和新世紀的目標任務,把“三步走”中的第三步又分出兩小步:一是實現(xiàn)2010年的目標任務,二是到2020年實現(xiàn)全面小康。這就是“新三步走”戰(zhàn)略,其遠景目標仍然是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4.胡錦濤時期的新世紀新階段發(fā)展戰(zhàn)略

     

      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接續(xù)推進“新三步走”戰(zhàn)略中尤其重視新世紀頭二十年的我國發(fā)展,黨的十六大指出這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

     

      黨的十六大用6個“更加”表述新世紀新階段發(fā)展戰(zhàn)略,指出這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必經(jīng)的承上啟下的發(fā)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5.黨的十九大制定的“新兩步走”戰(zhàn)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了全方位成就,實現(xiàn)了深層次變革,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的十九大根據(jù)改革開放以來“三步走”戰(zhàn)略實施狀況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制定了“新兩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一步戰(zhàn)略目標把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

     

      第二步戰(zhàn)略目標是從2035年開始在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

     

      “新兩步走”戰(zhàn)略充分體現(xiàn)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發(fā)展戰(zhàn)略上的繼往開來、雄心壯志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時間觀。繼往開來、雄心壯志,體現(xiàn)在黨的十九大在指定“新兩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第一步,實際上把當年鄧小平制定的“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第三步的目標整整提前了15年。我們的年輕干部,你們在當下都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定要好好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兩步走”戰(zhàn)略。

     

      關于中國共產黨人的時間觀,習近平總書記曾講到:“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些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就是我們的工作坐標。這些時間節(jié)點承上啟下、繼往開來。

     

      (三)我們對“時間在社會主義這一邊”充滿信心

     

      1.人是時間的駕馭者,是人賦予時間以意義

     

      回顧新中國70年發(fā)展,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對于“時間在社會主義這邊”,我們是充滿信心的。時間是世界上最公正的力量,人是時間的駕馭者,人賦予時間以意義。

     

      20世紀二十年代,魯迅曾經(jīng)感慨:“時間的流逝,獨與中國無關。”因為那時候的中國還是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tài)。20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國家的奮斗者曾提出這樣的口號:“不必嘆息,奮起直追,找回失去的時間。”因為那時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了。大家從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我們黨制定的“四個現(xiàn)代化”奮斗目標中深受鼓舞。

     

      十八大以來這幾年的時間付出,凝結成當代中國宏大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就是時間的結晶,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重要的理論成果,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2.中國共產黨人的雄心壯志

     

      李大釗同志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有一句名言:“無限的過去都以現(xiàn)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xiàn)在為淵源。”這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時間觀,是李大釗同志的雄心壯志。

     

      1956年,在我們國家那么貧窮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一文中提出:“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同志曾講到:“到下世紀中葉,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對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是由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性質和使命所決定的。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1·5”講話中提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望新中國走過70年非凡的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中華民族的未來、世界社會主義的未來充滿無限信心,因為時間在社會主義這一邊。現(xiàn)在是年輕干部大有作為的時期,你們應該用奮斗、努力在我們社會主義中國的發(fā)展史上添上精彩的一筆。

為你推薦

投標提示

為保證您能夠順利投標,請在投標或購買招標文件前向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咨詢投標詳細要求,有關招標的具體要求及情況以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的解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