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過去了,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仍在40%的“市占率紅線”左右徘徊。
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18.5萬輛,同比下降20.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5%,比上年同期下降3.7個百分點。
市占率下滑或許與自主品牌一直以來寄予厚望的SUV市場銷量下滑有關。數據顯示,一季度自主品牌SUV銷量為128.8萬輛,同比下降23%,市場份額同比下降6.5個百分點。
車市寒冬,政策春風送暖。在“汽車下鄉”和“增值稅稅率下調”兩項政策東風的助力下,不少自主品牌銷量開始短暫回升。但一位汽車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半年國內車市真正回暖的可能性很低,基本要等到下半年后。”
自主品牌啟動新車攻勢
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萎縮,與部分品牌銷量增長乏力有關。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銷量前十的車企分別為上汽、吉利、長安、東風、長城、北汽、一汽、奇瑞、江淮和比亞迪,除去長城、奇瑞和比亞迪銷量有所增長外,其余7家車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銷量下滑。
率先打響“汽車下鄉”第一槍的長安汽車,收益頗豐。3月,長安自主品牌銷量為15.4萬輛,環比上漲64%。處于自主車企“頭部“位置的吉利汽車銷量為12.5萬輛,環比增長49%;長城汽車銷量為10.3萬輛,環比增長49%;廣汽自主品牌銷量為3.4萬輛,環比增長66.2%。
但不可忽視的是,合資品牌車型也同樣選擇降價,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在此背景下,本屆上海車展,不少自主品牌都推出了中低端入門級車型,希望以新車效應撬動市場。
具體來看,哈弗推出首款轎跑SUV長城F7X、長安推出CS75 PLUS、寶駿發布RS-5。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自主車企集中發布中低端車型,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車市增長動力,助力銷量回暖。
為你推薦 “一帶一路”各界代表齊聚香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