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0年來,已完成退耕還林1761.83萬畝,荒漠區域縮減近4萬平方公里。”11日上午,自治區退耕還林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海龍說。
據了解,我區退耕還林項目實施地主要布局在風沙、鹽堿危害嚴重、生態區位重要的區域,這些地區種植農作物效益低,而林木種植在改善當地環境的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截至2018年底,國家累計投入退耕還林資金128.6億元,全區受益農戶達42.36萬戶,涉及170萬農村人口,戶均直接政策補助2萬元。
9月9日,奇臺縣東灣鎮根葛爾村村民趙琳正和丈夫劉東組織人員采摘仁用杏。“2000年,縣里開始搞退耕還林,我家地不好,我們商量了一下,利用退耕還林的政策資金,種上了仁用杏,結果效益很好。”趙琳說。
2015年,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提高了補助資金,已依托果樹致富的趙琳,又利用新一輪政策資金的支持,在退耕還林基地搞起了仁用杏深加工,加工開口仁用杏核和海棠果果干,銷售到全疆各地。
正是以退耕還林工程為抓手,新疆將退耕還林與經濟林果等產業發展有機結合,不僅促進了生態環境向好,更推進了以南疆為代表的農村種植結構的優化。鄭海龍說:“目前南疆實施退耕還林建設任務749.17萬畝,帶動了環塔里木盆地1200萬畝特色林果業基地的建設和快速發展。”
我區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中,結合各地實際,進行了六大區域布局,分別是:環塔里木盆地防風固沙區、準噶爾盆地綠洲防護區、伊犁河谷風沙治理區、吐魯番—哈密盆地防風固沙區、山區丘陵25度以上坡耕地水土保持區和重要江河湖泊水源涵養區。在這些區域,大批貧瘠土地上的農戶迎來了新希望。
“實踐證明,退耕還林工程大大加快了我區構筑以森林為主體、喬灌草相結合的國土安全生態體系步伐,工程區坡耕地水土流失減少,植被蓋度逐漸提高。”鄭海龍說,“與生態環境質量同步提高的,還有工程區內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為你推薦 “一帶一路”各界代表齊聚香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