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張家港9月20日電 (記者 朱曉穎 通訊員 祁曙光 張靜)20日,隨著最后一節鋼梁完成焊接,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公鐵兩用斜拉橋——滬通長江大橋全橋合龍。一條公鐵“巨龍”飛跨長江兩岸,長三角沿海公鐵的“任督二脈”由此打通。
滬通長江大橋位于長江江蘇南通和張家港段,連接北岸南通市和南岸張家港市,由國家鐵路集團牽頭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大橋全長11072米,主航道橋為主跨1092米鋼桁梁雙塔斜拉橋,主塔高330米,約110層樓高。上層為6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為100公里;下層為4線鐵路,其中兩線滬通鐵路設計時速為200公里,兩線通蘇嘉城際鐵路為客運專線,設計時速為250公里。
20日,記者跟隨中鐵大橋局工作人員,從南岸張家港一側乘船抵達橋下,隨后乘升降電梯從江面升至100多米高的橋面上。站在大橋中心望去,橋面寬闊平整,一根根巨型白色拉索猶如從高大的主塔頂端處“發散”出來,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十分壯觀。
“公鐵兩用橋梁的施工難度遠遠超過普通的公路橋梁。滬通大橋的合龍,意味著中國公鐵兩用橋梁跨度進入‘千米級’時代,在中國橋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工程代表著當前中國乃至世界同類型橋梁建設的高水平。”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張貴忠在大橋上受訪時表示。
中鐵大橋局副總經理、滬通長江大橋項目經理羅兵介紹說,大橋具有“高大新”等特點:其主塔高、沉井大,均為世界罕見,建設中還運用了系列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創新性采用大節段鋼桁梁整體制造、浮運、架設技術,研制運用全球吊重最大的1800噸架梁吊機,實現了一天完成重達1700多噸的整節段吊裝,刷新了內河鋼梁吊裝等多項記錄。
以斜拉索為例,橋的鋼梁就像巨型“筷子”放在橋墩上,橋墩相隔越遠,鋼梁承載越重,“筷子”越容易向下彎曲變形。像滬通長江大橋這樣千米級的跨越,外加6線公路、4線鐵路的設計,必須有相當強度的鋼材、拉索才能匹配。羅兵表示,團隊為此“量身定制”了強度達500兆帕高強度鋼和直徑7毫米、強度達2000兆帕的斜拉索,單根吊重近1000噸,足以吊起600多輛小汽車。
據介紹,目前滬通長江大橋工程用鋼量達48萬噸,相當于12個“鳥巢”的用量;使用混凝土230萬立方米,相當于8個國家大劇院的用量。大橋建成后,可抵御13級臺風和10萬噸級船舶的撞擊。
張貴忠表示,滬通長江大橋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中沿海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通車后,從江蘇南通到上海將由5小時縮短至1小時,這對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過江通道運輸能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你推薦 “一帶一路”各界代表齊聚香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