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至深井區間(以下簡稱為“大深區間”)中間風井的底板順利完成澆筑,成為全線第一個完成基坑封底的工點。
據介紹,七號線二期線路全長21.9公里,南起一期大學城南站,向北延伸至水西北站,全部采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11 座車站,設上堂停車場1座(均為工程暫定名)。
引進超聲波實時檢測施工安全
七號線二期大深區間中間風井長約47米、寬28米、深30.7米,為地下四層結構。地鐵集團介紹,中間風井所處區域地質條件復雜是施工過程中的一大“攔路虎”,施工中遇到軟弱地層(即上層是淤泥質粉細砂,中層是砂質粘性土,下層是由全風化花崗巖和強風化花崗巖組成的地層),在淤泥層中施工極易造成連續墻槽壁塌方。
為此,地鐵建設者們提前研討泥漿的配比方案,通過調整泥漿配比的各項指標,做好成槽過程中的泥漿護壁。鑒于復雜的地質條件,傳統檢測方法難以精確反映施工情況,專門引進了超聲波檢測儀,通過超聲波數據信息了解圍護結構成槽情況,確保中間風井的施工質量和安全。
在施工過程中,地鐵建設者們還引入霧炮、噴淋系統、泥漿壓濾機及洗車槽等設備,通過實時監測工地周邊環境指數,凈化污水、控制揚塵等,推動綠色文明施工。
儲水保溫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
據施工單位中鐵廣州工程局介紹,此次封底的的中間風井兼具盾構井功能,將承擔區間隧道四臺(次)盾構機的始發任務。中間風井基坑封底的混凝土澆筑量約為1917立方米,澆筑混凝土方量較大。為了防止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水化熱過高,產生溫變裂縫的風險,地鐵建設者們在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時,還通過蓄水保溫的方法,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
為你推薦 “一帶一路”各界代表齊聚香港共